41岁影后临终前攥着丈夫的手:“保孩子”,20年后他守着空房把儿子养到23岁。
李媛媛这辈子,活得像部跌宕的戏。1961年生在艺术之家,父亲是导演,母亲在艺术团,剧组后台的木板凳就是她的童年座椅。16岁考上上戏,麻花辫配长裙,硬是成了校园里“走路带风的光”。毕业后留校当老师,20岁的年纪站在讲台上,学生们说“比电影明星还好看”。
后来她还是回到了舞台。莎士比亚戏剧节上,她演埃及女王,上台三分钟就丢了“漂亮”这个包袱,把人性的烈火烧得观众起鸡皮疙瘩。那会儿媒体叫她“中国版赫本”,说她“美得不扎眼,媚得不俗气”,可她自己总说:“演员拼到最后,靠的是骨头不是脸蛋。”
感情上她栽过跟头,直到遇见杨诚。这个商人在饭局上见她第一眼就走不动道,此后雷打不动去看她演出,散场后拎着保温桶等在后门,里面不是银耳羹就是热汤面。李媛媛起初不理,架不住他像块暖玉似的焐着,日子久了,依赖成了心动。38岁那年,杨诚用一场铺满玫瑰的求婚,让她再信了爱情。
展开剩余71%怀孕的消息来得猝不及防。奔四的年纪,第一次当妈妈,她摸着肚子笑出眼泪。可三个月后,出血症状像盆冷水浇下来——宫颈癌晚期,医生说“立刻手术,孩子不能要”。
她拒绝了手术。
“孩子是命,我也是命,但我想让他来看看世界。”杨诚跪下来求她,她就摸着肚子掉眼泪:“你不懂,这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啊。”有人骂她自私,拿命赌孩子;有人赞她伟大,母性盖过生死。可她只是每天给肚子里的宝宝讲故事,化疗反应吐得天昏地暗,还笑着说:“以后能演尼姑了,省得剃头发。”
孩子平安降生。
是个健康的男孩,她抱着小家伙亲了又亲,第二天就被推进了化疗室。曾经乌黑的长发掉成了斑秃,她对着镜子比划:“这样演祥林嫂,连头套都省了。”2002年春天,病情刚稳定,她回家给儿子过了第一个生日,吹蜡烛时许愿:“妈妈想看着你长大。”
2002年除夕夜,她走了。
杨诚在灵前枯坐了三天,直到儿子咿呀学语喊“爸爸”,才猛地回过神来。他把李媛媛的剧照挂满客厅,奖杯擦得锃亮,逢人就说“这是我爱人,最棒的演员”。朋友劝他再找个伴,他指着儿子:“媛媛把他留给我,就是给我留了全世界。”
他真的做到了。
20年里,杨诚从商人变成“全职爸爸”,家长会没缺席过一次,儿子的家长会发言稿里写:“我妈妈是天上的星星,爸爸是接住星星光芒的人。”如今儿子23岁,学了影视编导,电脑里存着妈妈所有的影像,说要“把她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前阵子翻到李媛媛化疗时的采访,记者问她怕不怕,她笑着捋了捋稀疏的头发:“怕什么?我演过那么多角色,这次不过是提前谢幕。”台下的杨诚红着眼鼓掌,像当年看她演出时一样。
命运确实不公,让41岁的生命戛然而止。但有些东西比生命长——她用决绝护住了母爱,他用坚守守住了承诺。这世上或许没有永恒的生命,却有永恒的“舍不得”。
声明:本文中信息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完全正确无误,仅供参考。
发布于:江苏省金富宝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