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晚8点,夜幕下的漳平顶郊社区河长制公园灯火通明,一场针对非洲大蜗牛的“歼灭战”正紧张有序地展开。漳平市农业农村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龙岩市漳平生态环境局联合当地倡导生态环保志愿者协会,共同启动“联防联控消灭非洲大蜗牛共建美丽家园”专项行动,通过科学消杀与志愿力量联动,为市民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非洲大蜗牛的“歼灭战”正紧张有序地展开
▲抗“蜗”卫士们在捕捉非洲大蜗牛
据了解,非洲大蜗牛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存在双重威胁。在绿植保护方面,其食性繁杂且食量惊人,尤其偏爱农作物、蔬菜、花卉等植物的嫩叶、嫩茎和果实,河长制公园内的绿植近期便因它们的啃食出现叶片残缺、生长受阻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景观完整性和生态平衡。长期泛滥不仅会破坏本地植物群落,还可能挤占本土蜗牛等物种的生存空间,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展开剩余72%▲在生态栈道也有非洲大蜗牛的身影
更值得警惕的是,非洲大蜗牛还是多种病原体和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可能携带广州管圆线虫等致病生物。人类若直接接触其分泌物、排泄物或食用未煮熟的螺肉,可能引发脑膜炎等疾病,对老人、儿童等免疫力较弱人群的健康风险尤为突出。此前,河长制公园作为市民休闲散步的常用场所,已出现居民反映“蜗牛成群”的情况,专项行动的开展正及时回应了公众对环境安全的关切。
▲河长制公园的“蜗牛”情侣
当晚的行动中,“抗‘蜗’卫士”们分工明确:专业部门工作人员携带工具对公园植被密集区、潮湿角落等蜗牛易出没区域进行细致排查,采用物理捕捉与科学药剂消杀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清除效果;志愿者们则手持手电筒、镊子等工具,沿着步道、花丛、草坪仔细搜寻,将一只只藏在叶片下、石缝中的非洲大蜗牛集中收集。经过数小时的奋战,共捕捉非洲大蜗牛300余只,累计重量达15公斤。
▲“抗‘蜗’卫士共捕捉非洲大蜗牛300多只,达15公斤。
▲志愿者现场宣传“非洲大蜗牛”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这些蜗牛个头大的能有拳头大小,爬过的地方还会留下黏液,既影响美观又让人担心卫生问题。”参与行动的志愿者表示,看到捕获的蜗牛被集中妥善处理,终于放下了心里的担忧。据漳平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本次捕获的蜗牛将按照有害生物处理规范进行集中销毁,避免二次污染。同时,后续还将持续监测公园及周边区域的蜗牛密度,通过定期巡查、环境整治等方式巩固防治成果。
▲漳平环协“抗‘蜗’卫士们
此次专项行动不仅有效缓解了河长制公园绿植的破坏程度,更通过多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模式,提升了市民对入侵物种危害的认知。漳平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外来入侵物种联防联控机制,结合常态化巡查与季节性专项治理,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共同守护清洁、安全、美丽的家园环境。
资讯:漳平市倡导生态环保志愿者协会
图片:志愿者
编辑:志愿侠
审核:张 云
发布于:福建省金富宝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