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随处可见,很多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历史辉煌往往被简单地等同于盛唐的盛世景象。我们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亦称汉族;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是秦,但你会发现,大多数中国人对秦汉唐等朝代的细节并不算熟悉,反而对三国时期的风云故事与人物记忆尤深。这究竟是为何呢?大抵有两点:一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让三国时代的历史多了几分传奇色彩;二是那个时代确实人才荟萃,虽处乱世,魏蜀吴三国都势力强劲,外族也难以撼动中原。如此波澜壮阔的时期,怎能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呢?不过谈到这段历史里的猛将,大家也许不会直接想到本文要介绍的两位主角,原因很简单——他们一个出生得太早,另一个出生得太晚,错过了与顶尖高手一较高下的机会。
首先说第一位,这位生得较早的将军,大家肯定不会陌生,他正是蜀汉五虎将之一的黄汉升,被后世称作黄老将军。作为五虎将中最年长的一位,他出场时已不再处于巅峰,因而在长沙城与关羽交锋时处于劣势,吃了一点亏也并不丢人,这在群雄逐鹿的时期其实屡见不鲜。
展开剩余51%黄老将军一生最辉煌的时刻,当属定军山之战。他在此役中斩杀了魏国的大将夏侯渊,这也成为他在《三国志》记载中的重要篇章。事实上,这场胜利几乎也是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重大战斗,发生于建安二十四年;仅仅一年之后,黄老将军便病逝,他的儿子黄叙也同样英年早逝。由此推断,如果黄忠出生得再晚一些,或许他还能为蜀汉做出更持久的贡献。
而另一位恰恰相反的将军,则是出生得太晚的文鸯。当他出场之时,乱世已不再是张飞、关羽、吕布、张辽那样英雄辈出的盛景,顶尖对手稀缺,自然也就难以充分发挥他的全部才华。这位将军就叫文鸯。
据《资治通鉴》记载:“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这段记载直白地讲述了司马班带着八千名将追击文鸯,而文鸯不仅未死,反而在混战中连续斩杀百余人,几乎让司马班大为震惊。人们常用“万人敌”来形容一位武将的强大,但这种说法多半是夸张,因为要在数千人之中连斩数百人,已经是极为耀眼的战绩。可惜他所在的时代并没有出现顶尖高手,因此不少人并不愿意把他的实力完全认可。
这么一老一少的两位将军,可能是三国时代最让人遗憾的两个人物。作为武将,他们的心愿无非是在战场上厮杀,铸就马革裹尸的勇气与荣耀;然而命运安排让他们错失了最顶尖的对手和最好的机会。由此看来,他们确实是典型意义上的“生不逢时”。
发布于:天津市金富宝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